• 帮助
  • 广告服务

京财时报

滚动新闻:
·中国广电5G用户突破1800万 ·包含本体及DLC、原声带等特典:消息称《地平线:西之绝境》游戏完全版有望 ·理财直播“连麦诊基”基金投教转向“基民视角” ·最新佛山百强榜: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制造业百强营收连续三年增长 ·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天津滨海农商银行开展“五进入”消保集中宣教活动 ·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4星 ·对比不同理财产品的业绩?这个指标你一定要搞懂 ·专利显示苹果公司未来有望利用电磁线圈“循环热量”,帮助冷却过热的设备 ·全球商品观察|国际大米价格指数达15年来名义高点,中国大米市场受国际影响 ·本田展示未来电动汽车愿景,三款概念车将亮相东京车展 ·微软全新OutlookforWindows支持苹果iCloud帐户,离线 ·安徽宿州:鼓励“现房销售”,年底前买房发放至少5000元/套消费券 ·昆仑健康保险广东分公司走进养老院及社区公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集中宣传活动 ·21深度|蔚来手机发布:车手互联兵临城下 ·年轻人首台阅读本:掌阅iReaderLight3发布,6英寸墨水屏、AI ·走进江南古街、传播金融知识浦发银行无锡分行积极开展”集中教育宣传日“活动 ·微软Win11彩蛋:下次Moment更新有望明年2月24日发布 ·阿里云宣布开源通义千问140亿参数模型Qwen-14B及其对话模型,免费 ·廿载著章丨国寿寿险上市20年:资产规模劲增15倍,高质量发展稳健迈进 ·15.69万元起,2024款小鹏P5汽车正式上市:精简至两款,车长增加5 

2022年国债发行近9.7万亿元专家预计2023年发行规模或适度扩大

京财时报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1-09 08:14:05   阅读量:8048   

2022年,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2022年国债发行规模达到96916.97亿元,同比增长42.6%专家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将适度扩大

日前,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指出,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应当在发行额度内卖出储蓄国债。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岩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来,投资者尤其是储蓄国债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承销机构的销售热情也很高,但客观上可能会造成储蓄国债超发的问题《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规范各承销团成员的承销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国债发行风险

根据《办法》,储蓄国债发行额度分为基本代销额度和流动代销额度发行前,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根据发行通知的规定,以本期储蓄国债计划最高发行额的70%作为基本代销额度,按照各承销团成员基本代销额度的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剩余30%的发行额度作为承销团成员在发行期内抢的电机代销额度,对于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规定,发行开始前,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将按照发行通知中规定的代销额度分配比例,向承销团成员分配当期储蓄国债计划的最高发行额度

中国金融学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逸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基本代销和流动代销有效简化储蓄国债发行程序,一方面可以避免储蓄国债发行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代销额度相对稳定,既有利于维护承销团的基本利益,也有利于调动承销团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规范储蓄国债中的代销行为,提高代销的安全性和效率。

去年发行的9.7万亿元国债中,特别国债7500亿元,记账式国债87122.7亿元,储蓄国债发行2294.27亿元。

分为储蓄国债中的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期限为3年和5年储蓄国债以其稳定性,安全性和较低的购买门槛吸引了个人投资者数据显示,2022年储蓄国债发行12次,其中凭证式国债4次,电子式国债8次,占比分别为26.2%和73.8%

展望2023年国债发行,白岩峰表示,国债发行额度需要考虑到期兑付和新发行等因素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将适度扩大,这不仅将优化我国国债结构还能降低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为了促进经济运行的整体改善,2023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得到加强和加大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适度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既是宏观调控和积极财政政策增效的需要,也是改善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需要白岩峰表示,此外,最近几年来,中国国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23年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也有利于扩大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张逸群认为,2023年,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将主要受积极财政政策和到期还本付息的影响在政府投资政策和稳定经济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日益加重,财政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弥补债券市场的资金不足预计发行规模将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增速会适当放缓,以保证国债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财经| 房产| 娱乐| 旅游| 时尚| 生活| 科技| 健康| 汽车| 教育|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10- 网站地图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