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给网络名人热降温,化解校漂群体的隐忧
南京法律服务引导毕业生好好就业。
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我们学校只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设了双语主持与直播,电竞解说,主播等多个专业方向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尝试短视频制作,平台运营,直播,送货,但是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校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南京传媒学院招生就业部主任李子强忧心忡忡地说
目前很多企业经营变得困难,高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大学生就业意愿不强高校中的‘校漂’现象越来越多,即不愿意工作而想留在学校的毕业生群体越来越大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秦有不同的担忧
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江苏省南京市司法局全力打造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成果共享的普法新模式用法治为网络名人热降温,引导学生规避法律风险,化解校漂群体的隐忧,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校园兼职问题
促进法治有助于
南京传媒大学摄影学院大三学生胡表示,现在很多同学都入驻了短视频平台一开始大家都发布一些自己拍的小视频,吸引粉丝关注当粉丝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很多同学尝试带货直播,插播商业广告
大多数企业没有限制性条约或合同,企业以业绩不佳为借口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很常见胡说,遇到这样的问题,她会在网上搜索法律科普视频,学习如何维权如果过程很麻烦,很折腾,她就放弃了学生普遍以舍本逐末的心态接受种植
还有一些同学有机会和短视频公司签约李子强介绍,但目前短视频公司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违背学生意愿制作内容的情况学生迫于合同压力或者一些语言技能,只能被动接受
于是,一些大学生盲目崇尚流量,想快速成为网络名人,或者沉迷于赚粉,通过医疗美容等方式制造噱头,提升颜值来寻求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愿景规划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认为,上述问题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密切相关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他代理了一起大学生卖游戏外挂卡的刑事案件,在学生所在的学校做了一次普法讲座,问了几个基本的法律问题,没人知道
李说,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成为网络名人,他们在上学期间就开始直播带货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其中涉及的法律风险:虚假宣传是否违反广告法,会引发肖像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很多学生缺乏法律知识,给就业创业带来很多风险和负面影响
如何加强法治宣传胡认为,短视频征集大学生普法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6月20日下午,南京市江宁区一企普法与高校联盟签约仪式暨送法进高校活动在南京传媒学院举行16名大学生走上讲台,成为江宁区大学生普法短视频征集活动的获奖者胡创作的短视频《大车怎么了》获得本次活动一等奖
我的作品主要展示了一起交通事故中左转货车与右转汽车的碰撞,普及了交通法规中路口转弯优先的知识胡表示,此类活动贴近大众,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作品中的法律知识能潜移默化地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校漂族有隐忧。
法律服务进校园
记者了解到,在大学校园里,除了像胡这样积极规划实习和就业的学生,还有隐形的校漂。
秦解释说,校漂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只想考名校研究生或公务员,而另一部分人不愿意尝试,有的同学不想进入社会推销自己,怕竞争,有些学生野心太大,以至于脱离了现实一旦进入社会,往往会碰壁,然后逃避现实,害怕就业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了各项政策改善毕业生就业南京司法行政机关将普法延伸到校园,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高校就业保障工作,很受高校欢迎秦对说道
最近几年来,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与南京市浦口区司法局联合开设送法上门实践活动,每学期安排100名本科生参加社会实践课外实践要求学生在司法局指定的8个点进行值班学习,包括法律援助,公证,调解中心,司法所等一线窗口服务,而且他们至少需要值班两次,还要去乡镇社区送法上门6次秦表示,此次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有效提高了就业率
我是学校和司法局合作活动的受益者今年从该校毕业的法学专业学生郑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他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他加倍努力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即将成为一名实习律师
根据消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今年本科毕业299人,其中264人落实了就业去向,签订了三方协议,研究生40人,除1人读博外,已签订就业合同30人,确定意向9人。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也探索实行了双导师制,即每个硕士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参与实训课程教学,开设专业讲座,提供对口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开展在职实践。
2020年11月起,浦口区司法局局长吴峰受聘为该校法学硕士校外导师每学期定期为研究生进行学术讲座和就业路径指导专题讲座五年来,该局为1123名学生提供了见习岗位,帮助230多名学生就业创业
针对南京大学生和返乡青年的就业实习需求,我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广泛征集见习岗位,共开发见习岗位36个,为13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吴峰介绍,近两年来,浦口区司法局共对浦口区政府与高校关于校地人才合作的框架协议进行了8次合法性审查,提出了26个法律风险点,帮助毕业生就业
搭建学校与地方的新平台。
提高服务覆盖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目前有53个专业,每年有4000名学生毕业该校开设的法律事务专业就业方向为律师行政助理,法院书记员,基层人民调解员等江宁区司法局多年来一直参与我们学校的课程设计,围绕专业教学和就业需求提供建议该校副教授塞布丽娜表示,司法局每年安排40至80个实习岗位,以增强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直观体验
根据消息显示,江宁辖区共有24所高校,师生23万人,占南京高校总数的1/3全市最大的大学城江宁大学城已经建成
江宁区副区长李鹏表示,江宁区注重收集大学生对法治的需求,实现精准按需普法又到一年毕业季,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互联网平台就业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当前普法工作的新重点
江宁区司法局副局长苏表示,大学生经常遇到法律诉求,包括实习,就业风险,勤工俭学法律风险防范,物品直播等社会活动,迫切需要司法行政部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南京高校云集,法学学生群体庞大同时,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法学专业学生就业机会广泛,但需要积极加强各方面的指导,提供更加贴近高校和学生需求的实习,就业,创业平台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钱智介绍,目前,南京市律师协会和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已经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设立了实习基地或专项奖学金,吸引大学生就业
在6月20日的活动中,由江宁区法制宣传教育办公室牵头,南京传媒学院发起,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11所高校正式签约成立南京首个高校普法联盟——一企普法高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