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
  • 广告服务

京财时报

滚动新闻: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在沪集聚 ·“碰一下”退税款迅速到账,海外游客在沪畅享即买即退新体验 ·赛事经济激活消费新活力,我国现存赛事经济相关企业超72万家 ·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来了,宠物消费市场人才缺口短缺显著 ·可生食鸡蛋连客服都不建议生吃,全国现存鸡蛋相关企业超5.4万家 ·合肥至越南河内航线将开通 ·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升级,全国现存养老相关企业超37.2万家 ·再生资源新规出台,我国现存资源回收相关企业超118.2万家 ·黄子韬跨界卫生巾产品陷风波,全国现存卫生巾相关企业超8600家 ·美诺华获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药品注册证,研发投入1108万元 ·《TOPCon技术及TigerNeo3.0商业方案白皮书》发布:实测数据 ·盐城市大丰区:夯实“责任共同体”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新锦动力股票三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超30% ·天眼新知理性消费与品质升级并行2025年618电商节揭示产业新动向 ·天眼新知 — 理性消费与品质升级并行:2025年618电商节揭示产业新动向 ·Labubu成黄牛赚钱利器,全国现存潮玩经济相关企业超5.2万家 ·科技保险“上海方案”落地全链条护航科技创新 ·最高法剑指直播货不对板,今年直播电商相关企业已新增超5.8万家 ·电动自行车远光灯被指隐患大,全国现存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超96.6万家 ·多高校毕业论文AI检测率遭质疑,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去年达到近年来顶峰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在沪集聚

京财时报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5-06-19 15:01:36   阅读量:9627   

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在上海落地,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以国际良好实践为基础的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

专家认为,《行动方案》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拓展国际业务版图,提升全球竞争力,还有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在沪金融机构强化协同合作

《行动方案》提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推动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对在沪机构授权等方式加大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在上海落地,支持更多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行业协会及新型多边金融组织落户上海,优化提升在沪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引导在沪金融机构强化协同合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上海而言,金融机构高度集聚,将强化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枢纽地位,提升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市场影响力,推动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圈。对金融机构而言,在上海设立专门机构或扩大授权范围,能够抢占金融开放前沿高地,获取政策创新红利,拓展国际业务版图,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依托上海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开发特色金融产品。

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

《行动方案》明确,做实“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科技金融工作质效,在依法合规、有效控制实质风险前提下,支持上海积极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鼓励在沪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碳金融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碳金融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还需要监管部门围绕碳排放等制定合理的定价规则和标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行动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及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

曾刚认为,《行动方案》将带动我国碳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绿色债券等相关金融工具创新与规范发展,提升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将助力我国在全球绿色金融格局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建立健全金融创新监管工作机制

《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在沪金融机构提高前瞻性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稳健经营。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支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金融创新试点,对金融创新试点探索实施尽职免责机制。

谈及《行动方案》将如何更好发挥上海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金融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支持上海金融监管局在限定业务、限定额度、限定机构、设定风险熔断点的前提下,通过监管互动机制等方式,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金融创新试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上海应以《行动方案》的发布为契机,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未来金融发展趋势,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推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财经| 房产| 娱乐| 旅游| 时尚| 生活| 科技| 健康| 汽车| 教育|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10- 网站地图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